2015年GRE考试趋势预测及备考方案

时间:2015-01-05 15:21:57  / 编辑:fairy

  刚才这个句子其实是个单句,我再举个复合句的例子来展示一下我的处理信息顺序。A critique of the Handlins’ interpretation of why legal slavery did not appear until the 1660s suggests that assumptions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slavery and racial prejudice should be reexamined, and that explanations for different treatment of Black slaves i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should be expanded. 首先读出最大的结构,a critique of why A suggests that B and that C 即对A的评判显示了B和C。我们接着来看评判了什么A,A是H的观点,关于slavery的时间,处理到这个层次就够了。接着看,这个评判显示了什么?“that assumptions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slavery and racial prejudice should be reexamined, and that explanations for different treatment of Black slaves i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should be expanded.”主结构是that XXX and XXX,说明显示了两个东西。看第一个东西,assumptions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slavery and racial prejudice should be reexamined,主结构是assumptions about XXX should be reexamined,懂了,就是某个想法要被重新考虑(负态度已经出现)。哪个想法,slavery和prejudice的关系。接着,第二个东西,explanations for different treatment of Black slaves i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should be expanded,主结构explanations should be expanded,原来是某种解释要被扩大范围。什么解释?南北slave为什么有不同的待遇。我把这个句子的不同层次按照逻辑层次高低全部读出来。这么做的好处是,最后的那些细节,我可以选择性的不仔细处理,但无论是否处理细节,我首先处理的都是这个句子的最核心目的。我至少看出来了,这个句子是说,对H某观点(具体是什么观点,甚至可能不用看,因为如果本文都在说H,这个观点应该之前出现过,所以在这里这个细节本来就不该顺序读)的考察,显示出应该做两种修正(reexamine and expand)。处理到这个程度,我们已经足以看出非常重要的信息,即对过去的做法(assumption and explanation)的负态度了。

  误区二——直译中文:

  不需赘述,这个毛病和刚才顺序读的毛病是如影随形的。经常在上课时,有同学强迫自己必须把每个句子的严格中文意思都翻译出来。从阅读考试的目的讲,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为什么?英文语句的语序和中文语句的语序根本就不同,所以翻译出中文,如果是直译,则听起来不像人话,如果是意译,则不能反映原句的主结构。这和上文所讲的阅读信息处理顺序是矛盾的,所以我自然完全不推荐。

  误区三——滥用长难句阅读方法:

  准确解释一下。刚才所讲的长难句阅读法,在用单独句子练习时显然是要严格执行的。但到了实际考试中,需要每个句子都这么读么?绝不!原因很简单,太慢。如果每个句子都这么读,考试时间对我也是不充裕的。有些句子要这么读,有些句子是顺序扫着读的。那如何区别?道理很简单,当我们无法预测会出现什么信息时,通常在文章的一开始,任何句子,只要有难度,就要使用长难句的读法,而且连细节都要读出来。但是,随着文章的发展,如果进行主动的思考,我们经常能够知道后文会出现什么信息,因此,我们只需要扫符合自己预测的信息就可以了。

  比如,这样又一篇文章,第一句话是One reason researchers have long believed that Mars never enjoyed an extensive period of warm and wet climate is that much of the surface not covered by wind-borne dust appear to be composed of unweathered material. 主结构是One reason researchers have believed A is that B. 句子目的很明确,研究者有A观点的原因是B。A是火星没有过warm和wet,原因是表面没有weathered material。注意,我是不是已经在分层读主信息了?这句话是认真读的。接下来,第二句话出现,If water flowed for an extended period, researchers reasoned, … 我没有把这句话引完,请读者们现在思考,后面我们要挑什么词来读?第一句话说,研究者认为火星不wet/warm的原因是没有weathered material。第二句一上来说researchers reasoned,显然两句话没有发生转折,信息大方向应该一致。它说,假如火星有过water flow,理应怎样?熟悉GRE阅读的同学应该已经敏锐的发现了,water flow就是前面的wet。我们再概括一下,研究者认为火星没wet过,因为没发现weathered material。他们认为,假如火星wet过,理应怎样?我相信,绝大部分同学们已经能够补充出来了,那就是一定会出现weathered material。因此,在读后半句时,无论怎样,我的眼中都是寻找它的核心信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出现weathered material,则验证了我的预测,等于说了废话,第二种情况是作者换词了,则新句子的核心词之后就等同于weathered。我们来看一下他实际说了什么,If water flowed for an extended period, researchers reasoned, it should have altered and weathered the volcanic minerals, creating clays or other oxidized, hydrated phases (minerals that incorporate water molecules in their crystal structure). 果然,他用了altered and weathered,此部分没用,接着他说了creating clay, oxidized, hydrated,意味着这些就是weathered material。

  其实,这里我要说的基本已经是ETS官方在阅读方法论中所强调的active reading主动阅读了。过去的培训教师经常告诉学生,句子可以不读,很多句子都可以跳读。其实不然,每个句子都有可能出考题,完全没有印象,意味着根本无法定位。但是,“不能不读”,不意味着每个句子都是认真读的,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主动阅读。

  第三节:阅读

  那么,顺理成章,我们就来谈一下新GRE阅读同学们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显然,这里要提出的最核心概念就是主动阅读。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a piece of text requires far more than a pas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it contains — it requires active engagement with the text, asking questions, formulating and evaluating hypotheses, and reflecting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articular text to other texts and information.”

  ——《新GRE官方指南》

  官方指南认为,阅读需要我们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信息之间的关系。我们的问题是,在阅读中,我们需要提哪些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我在这里不可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只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读文章时,以下四个问题是我经常思考的:(1)这个句子当中是否包含了观点和态度,如果有,是作者的还是作者引用的?(2)这个句子内部以及这个句子和前文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有新信息,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个句子?(3)截至目前都说了些什么,它实现了什么?(4)下文可能会说些什么?

  (1)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简单的能力,但却经常被忽略。我在上课时,经常用一篇艺术和科学的文章开篇,文章第一句话是Extraordinary creative activity has been characterized as revolutionary。接下去,我会问同学,请问作者认为creativity有什么特点?全班人通常会异口同声的回答,revolutionary。于是,我会再问,请问作者认为人们认为creativity有什么特点?大家愣了一下,再次回答,revolutionary。于是,我再问,请问作者认为creativity有什么特点?大家犹豫半天,说不知道。三个很简单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了,我在阅读时做了一个很简单且重要的事情,就是分清作者的视角和引用的视角。为什么(1)能力重要?举一个最常见的题型,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XXX is true? 而文章的结构是,前半段单纯介绍某人的理论T,后半段指出这个理论的缺陷。你会在哪里定位?显然,后半段。一切according to the passage题问的都是作者的观点,因此,引用的部分,如果没有特别的注明(比如前半段作者已经表态了),都不是作者的观点。这说明,分清视角对于定位有着重要的帮助。再来,主旨题,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第一篇文章说A的理论认为XXX,而B反驳,认为XXX是不对的。第二篇文章说A的理论认为XXX,但其实XXX是不对的。两篇文章主旨一样么?表面看来,两篇文章似乎没有区别,用流行的理论说,这两篇都是“观点转折型”文章。其实,两篇有质的区别,第一篇从来没有出现作者观点,因此主旨只能是describe B’s refutation or challenge,而第二篇显然是对A的理论持负态度,因此主旨应该是refute/challenge/qualify之类的动词引导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意识,我们都能够做到。

  (2)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关键。很多人以为的读懂,是读出中文意思。但我们阅读时,很多句子和单词中文的准确意思其实根本无所谓,脑子中都是一些大概的印象,但是信息与信息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比如,继续引用先前提到的文章,Extraordinary creative activity has been characterized as revolutionary, flying in the face of what is established and producing not what is acceptable but what will become accepted. According to this formulation, highly creative activity transcends the limits of an existing form and establishes a new principle of organization. 第一句话第一个分句说明创造力被认为是revolutionary,之后第二个分句,和第二个句子整个都没有给出任何新信息。只不过作者使用了一些新的词组,比如transcend limit, establish new principle,这些词组在语义上,如果直译成中文,也许并不严格等同于revolutionary,但是,在这篇文章背景下,它们就是同义词。这么读有什么好处呢?GRE的出题和TOEFL有质的区别, GRE题目稍有难度一点,它会考察推断,文章一开始可能说A概念具有X特点,之后N句话之后将A概念和B概念等同起来。题目不会问A是否有X特点,题目会尝试建立B概念和X特点的关系。原则上,这个题的答案在原文中是找不到的。为了应对这种出题法,我们需要在文章中意识到很多所谓的“新概念”其实就是老概念的改写,一旦出现,自然将这些概念等同。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免费发送到我的邮箱:
推荐专家
  • 姓名:李娜

专业资历

  加入一诺留学前,曾任职于太傻咨询北京总部,多年来在法律、教育、传媒、经济等文商类专业申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知美国、英国、香港、新加坡、澳洲等国家留学申请以及签证细节。

成功案例

  帮助数十名学生拿到几个国家的顶级院校录取,包括:芝加哥、康奈尔、杜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范德堡大学、南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巴斯大学、UCL等世界名校。曾帮助学生凭借88分托福斩获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教育技术学PHD offer, 89分托福成功拿到南加州大学LLM录取。引领学生挖掘自身最大潜力,量身定做最佳留学方案。

向他提问

  •  
  •  
  •  
  •  
  •  
  •  
               

关注一诺留学微信

关注一诺留学微博

版权所有@2012-2016    一诺留学网    京ICP备12034294号-1

联系电话:400-003-6508  010-62680991     传真:010-82483329     邮箱:service.bj@yinuoedu.net